北京7岁中产女孩日程曝光,北大教授痛呼:父母用焦虑养出的娃,都送这里去了

2021-04-11 20:31:01

赚钱

  作者:主创团·卡卡辛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在一瞬间,孩子又何尝不是。

  总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玻璃心,动不动就要死要活。

  

  

  孩子的压力,源于父母过度焦虑

  

  

  按照她说的:“孩子还有16年,大约5840多天就要考研了。提前带过来感受氛围,对孩子成长有帮助。”

  可,一个5岁的孩子,他到底能感受出什么氛围?

  

  

  

  按照张微的话讲:“你要学这个,咱不能输在起跑线。”

  

  每到周末,为了赶上四散在北京城的各种班,从早上七点一直到下午五点,母女俩跟打仗一样,一直不停地奔跑、赶车,午饭时间也被压缩到按分钟计算……

  用张微的话来说,每次陪女儿跑完一整天的兴趣班,自个儿都得瘦个两斤。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浓浓的焦虑。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新闻:

  深夜,一位爸爸坐在马路上看电视,崩溃哭诉。

  老婆给孩子报了十几个班,忙得都没一起吃饭的时间。爸爸想看电视,老婆也不允许,让他出去看。

  气急之下,爸爸抱着电视机跑到了马路上。

  

  为人父母,都期盼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至少“比自己过得好”。

  然而,这种期盼一旦变成了焦虑,教育就失去了本心。

  沉重的期盼,高度焦虑的父母,紧绷的压力,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可怕的诅咒。

  父母的过度焦虑,压垮了孩子

  

  

  

  

  另外一位高考状元说:

  “我学习好工作好,只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

  但是不会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父母放下焦虑,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教育到最后,拼的都是父母。

  只有父母先放下无处安放的焦虑,才能成就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因为在未知的面前,焦虑只能增加痛苦和烦恼,让大人和孩子都疲于奔命,痛苦不堪。

  1)优秀,从没有一个普世标准

  孩子就像植物。

  有的是小草,看着矮小却生命里顽强;有的是大树,枝繁叶茂,还能做栋梁;有的会开美丽的花,果子却酸涩;有的其貌不扬,却能结可口的果子……

  未必都能绽放鲜花,却各有特点。

  央视新闻曾点赞的9岁男孩麻文博,在爸爸眼里,一直是个“学渣”。

  可在火灾来临时,这个学渣儿子提醒邻居逃生,拦车报警,却救了一栋楼的人。

  

  每个孩子,都一定有着闪光的一面。

  而优秀,也从来不止成绩这一个标准。

  2)孩子,一定要会玩

  还记得那个因为模仿而火遍网络的小学生天天吗?

  他和爸爸一起拍摄的几个模仿家长的语气教育父母的视频,真是神还原了亲子之间那些熟悉的场面。

  

  天天的爸爸支持儿子拍摄视频的初衷,也是觉得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不如用他喜欢做的事情帮助孩子减压,在玩的过程中疏解压力。

  平时,我们也可以固定一个家庭日。在这个专属时间内,认认真真的和孩子在一起,去徒步,去运动,去博物馆,哪怕是去公园散步……

  这样,既释放了压力,也能促进了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好了,孩子也会更愿意和父母去交流。

  3)“兜底”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底气

  在微博上看过一个故事,女孩考研失败,哭着给爸妈打电话。

  第二天,爸爸就从千里之外出现在她眼前。

  看见她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没事,爸爸来了”。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里写道:

  “压力太大,会把人压垮。但这么简单的真理,却好像只有少数人才懂得。”

  坦白说,父母终将面对一个扎心的现实:大多数孩子终将变成一个普通人。

  但是,一个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孩子,难道不是他们来到这世上时我们最纯朴的愿望吗?

  这个时代的孩子,已经要承受了太多太多,爱孩子没有错,可别让焦虑压垮我们的孩子。

  所有,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不要急,放轻松!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马拉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放下焦虑,稍安勿躁,静待花开。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雨露中,肆意生长,温暖而健康。

  作者:主创团·卡卡辛。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明月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