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深 兑换难 航司"随心飞"为何变成"闹心飞"?

2021-04-12 18:50:02

赚钱

  "3322元,周末随心飞"、"3999元,无限次快乐飞",去年各大航空公司推出的"随心飞"类产品一度引发关注和抢购,让不少旅客实现了想飞就飞。

  不过,随着大家出行频率的增加,不少消费者发现,所谓的"随心飞"却并不"随心",人气爆款产品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使用条件苛刻、使用体验差、回程购票难、虚假宣传等等。因遭受用户和舆论质疑,目前,包括东航和南航在内的多个航空公司,已经宣布下架"随心飞"系列产品。

  

  事实上,"随心飞"是航空业在去年疫情期间自救的创新之举。由于疫情对民航业影响严重,"随心飞"等产品对航空公司稳定现金流、回笼资金起到一定作用。

  在航空领域资深记者秦岭看来,这类产品本质上就是"赔本赚吆喝",它主要解决的是疫情特殊时期,航班上座率不高的问题,以此来分摊飞行成本。当飞行次数超过一定临界点后,用户飞得越多,公司就亏得越多。

  国有三大航空公司即国航、南航、东航2020年度的财报显示,合计营收约2207.04亿元,合计亏损370.82亿元,也就是说每天亏损1亿元以上。

  

  尤其随着疫情得到较好控制,民众的出行意愿增加,航空公司不得不面对在损失部分常旅客和普通旅客、限制"随心飞"类产品旅客兑换数量之间作出选择,服务质量也因此面临挑战。

  对此,秦岭认为,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随心飞"这类产品或许以后不会再有,但航司应遵守"契约精神",既然产品已经推出了,就必须认真兑现相应条款,在产品到期前做好服务,善始善终解决用户体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同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前也前应仔细阅读条款,充分了解"游戏规则"。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彭晓燕周缇张蕴昆翟静)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明月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