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自动驾驶,首次官宣即交货

2021-04-17 18:19:02

赚钱

  李根发自深圳南山北量子位报道|公众号QbitAI

  DJI大疆创新,正式官宣进军自动驾驶。

  不是以“声明”的方式,不是以“公告”的方式,首次官宣即是交货。

  以大疆车载为名,提供智能驾驶服务——涉及智能驾驶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等。用汽车领域的角色划分,即一级供应商Tier1。

  

  此前,大疆还孵化了一家激光雷达子公司Livox览沃科技。

  而现在,大疆把多年积累的感知、决策、规划技术与智能硬件的量产经验,拓展应用到了汽车领域。

  并且实际在大疆看来,不论空中的无人机,还是地面的智能驾驶汽车,大道至简万佛朝宗,核心都是空间内物体智能移动。

  

  只是谁也没想到,在自动驾驶热潮、智能汽车变革一浪高过一浪的前几年,大疆对此缄口不言。

  直到今日,官宣即交货。

  大疆车载交出怎样的货?

  按功能和应用场景划分为3大方案:

  大疆智能泊车系统大疆智能驾驶D80/D80+大疆智能驾驶D130/D130+

  覆盖了当前量产汽车智能化的几大刚需场景,也是自动驾驶技术如何落地量产车的方法论集合。

  

  在自动驾驶领域,ODD(OperationalDesignDomain,运行设计域)已是规模化应用的公认方法论,比如RoboTaxi规模化运营,总要从一定场景和区域逐渐展开。

  而大疆车载的3大方案,正是不同ODD场景下的自动驾驶连续。

  一、停车场景:智能泊车。

  包含了辅助泊车、记忆泊车和自主泊车三类应用场景。

  

  △自动泊车P5方案

  大疆车载介绍称,可在具有清晰车道线、停车线和指示牌的室内/室外/露天/封闭停车场实现基础的泊车辅助、出库辅助、室外召唤辅助等基础功能,以及3D全景影像、中/远距离全自主泊车、中/远距离全自主召唤、后向碰撞预警、后向紧急刹车等高级别功能。

  基本是目前量产智能汽车,在停车场景中能实现的完备方案。

  

  二、城市快速路场景:D80/D80+。

  命名方式来自适用的时速,D80/D80+顾名思义,可以覆盖*0至80km/h速度区间,适用于城市快速路等场景。

  大疆车载称,这套系统不仅支持自适应巡航(ACC)、自动紧急刹车(AEB)、车道保持(LKA)、变道辅助(LCA)、盲点探测(BSW)、碰撞预防(FCW)等基础辅助驾驶功能……

  还支持包括跟车启停、近距离加塞应对在内的全速域自适应巡航(FSR-ACC)功能与高级车道保持功能。

  

  △D80方案

  这也是量产自动驾驶在中国路况下,最被看重的技术能力。

  不少行业内自动驾驶技术玩家和供应商都反馈过,关注中国落地的主机厂,最关切的就是能否应对近距离加塞和跟车启停。

  此外,在大疆车载的系统中,地理围栏、驾驶员行为监测、智能避障等功能也是常规配置。

  

  △D80+方案

  这个系统的进一步升级版D80+能做到更高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不过在传感器等配置方案上会稍有不同(接下来会讲到)。

  三、高速路场景:D130/D130+。

  在这套方案中,不仅包含了D80/D80+的所有功能,还增配了主动超车辅助、导航换路辅助,以及应急停车等横向运动控制功能。

  能进一步实现主动超车与主动导航换路、应急靠边停车等高级智能驾驶功能。

  

  △D130方案

  与D80+方案一样,D130+也是D130在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上的升级,意味着AI司机对人类驾驶行为更加本质地解放。

  

  △D130+方案

  所以综合来看,大疆车载这3套方案,其实是对应了3大ODD区域,而连在一起,就能实现量产自动驾驶在日常驾驶场景中的连续。

  当然,驱车上路,还有一大日常场景——城区内开放道路。

  因为该场景内长尾场景多变复杂,也成为自动驾驶实现100%技术落地的最后角落。

  而大疆车载,目前提供的是一套城区辅助驾驶方案,配合城市快速路D80/80+和高速系统D130/D130+使用。

  能在城区开放道路、辅路等非结构化场景下,提供辅助驾驶及主动安全等能力。

  该系统取名CityAssist,简称CA,除了涵盖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自动紧急制动、盲区监测提醒,与前向碰撞预警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外,还支持十字路口驾驶辅助等。

  

  当然,以大疆务实的态度,并没有大吹大擂的说能达到城区的完全自动驾驶,CityAssist更像是现有的L2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渐进式升级版,从而让系统在城区内也有基本的用户体验。

  整体而言,大疆车载的功能设计和传感器配置十分“收敛”,并没有功能“吹牛”和传感器“堆料”的情况出现,全系统在保证功能好用和架构先进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各个维度压缩成本,如其“给所有人安全与轻松的出行体验”的愿景。

  

  大疆智能驾驶如何实现?

  思路上软硬件一体化、方案式交付。

  具体表现就是核心零部件。

  分三大层面:

  一是传感器,感知能力;

  二是域控制,数据处理和计算;

  三是驾驶行为识别预警。

  每一项都封装到硬件,同时都搭载了大疆核心算法系统。

  

  首先传感器方面,大疆提供的是自研单目、双目视觉感知系统。

  视觉感知,可谓大疆的看家本领,并且此前在无人机上有过百万量级的量产经验。

  

  单目核心是识别,可以准确识别分类行人、车辆、路面标线、道路边缘等物体。

  而双目则构建立体感和深度,不仅能准确识别常见物体,还能精准定位任意障碍物并估算其距离。

  并且在双目系统中,大疆还透露采用了在线自标定技术,能有效避免因温变、振动等环境因素而引起的基线变化所导致的感知性能下降,让产品更稳定可靠。

  其次域控制,核心是数据处理和实时计算。

  在大疆的方案中,整体算力20TOPS起步,可以根据不同系统需要,升级至100TOPS。

  

  不过为量产汽车而打造,满足高性能和可扩展还不够,必须得是车规级。

  所以大疆车载方面称,为此严格按照ISO21434网络安全标准及ISO26262功能安全要求开发,并且自建了智能工厂制造。

  在零部件之外,大疆还在软硬件和系统开发上,率先通过了以高标准车载软件质量著称的A-SPICECL2认证,以及才正式发行不久的硬件质量认证SPICEforMEE/HWECL1,为量产交付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大疆车规级体系建设架构

  所以整体而言,大疆车载之道,不光是要给量产汽车供应ODD场景下的自动驾驶能力,还对安全保障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作为Tier1角色的大疆车载,供应的也不是AllinOne选项,而是清单式可选配的一揽子方案。

  

  目的就是让主机厂,可以根据不同车型、定位、售价,pick不同的智能驾驶能力。

  从传感器到域控制,皆是如此。

  所以此前业内争论不休的纯视觉or激光雷达路线,在大疆车载方案中反倒不再是话题。

  因为Tier1大疆车载,既有相机为主的传感器方案,也有激光雷达可供选择。

  甚至此前因为激光雷达等核心传感器,业内量产难、成本高,大疆还内部孵化了Livox览沃科技,把成本下探至万元人民币……大大提速了激光雷达量产车应用进程。

  

  不过大疆也强调,选择以Tier1角色进军自动驾驶,实际就选择了合作共赢和生态共荣的发展模式,所以并不追求事事亲力亲为,每项都是自研自造。

  甚至在同等效能基础上,大疆车载可以“收缩”至智能驾驶系统本身,硬件引入更多合作伙伴,确保主机厂选择的多样性。

  从侧面也说明,大疆在自动驾驶这件事上,做什么、怎么做,核心和边界,实际经过深思熟虑。

  而Tier1,就是这种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和结果。

  

  大疆车载为何选择Tier1之路?

  大疆进军自动驾驶,并不令人意外。

  无论是无人机、机器人还是视觉影像,大疆发家致业的核心能力里,就有自动驾驶所需的感知、控制,定位规划和决策。

  

  大疆内部,甚至将自己的核心能力概括为:实现空间智能的相关技术。

  从这个层面来说,无人机是空中的空间智能应用,自动驾驶则是地面空间的智能应用。

  另外,因为在消费级无人机上的打造,大疆还有了智能硬件相关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涉及算法、系统、硬件、供应链和生产制造。

  一直以来,大疆内部创新之道,讲究的是如何围绕核心能力生长、拓展拓宽边界。

  而软件硬件系统、自建生产能力、质量能力、认证和测试能力,放到汽车领域,就是Tier1一级供应商。

  

  据透露,大疆内部其实早在2016年开始内部试水、保密研发尝试进军自动驾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直到2016年圣诞节前后,开始正式明确,决心开启自动驾驶历程。

  从最开始的线控改装,到封闭园区的测试,以及后来的常态化的高速测试……

  2019年初,正式选择以Tier1角色展开落地。

  至今组建起了一支规模超过500人、硕博士比例达87%的核心研发团队,以及一支规模超200人、90%的工程师来自知名OEM与Tier1厂商的生产制造团队,车载领域核心专利超过1000项。

  

  而从如今结果来看,以一级供应商角色进军自动驾驶,也是大疆一次面对现实、忠于理想的战略选择。

  一方面,面对现实——这是大疆核心能力的自然延伸,而且商业模式成熟,大疆DJI的全球知名度也利于合作展开。

  另一方面,忠于理想——大疆愿景是“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科技公司”,车载则进一步在出行领域具象为“safeandeffortlesstravelforeveryone”……

  而没有比供应商角色,更适合服务最广泛的客户,能最快速把智能驾驶能力带给最多人。

  

  实际上,对于大疆进军自动驾驶,外部始终不乏造车的期待,并且认为大疆拥有这种整车制造、终端打造和交付的实力。

  然而了解了大疆之道、大疆车载的初心和愿景,这种“造车”也就显得格局有限,另外从生意本质来看,Tier1的回报和可持续,或许还要大得多。

  更加直白来说,如果智能化浪潮重塑了汽车工业,接下来全球只剩下10家主机厂,那造车的目标就得是成为1\10,而Tier1不同,所有的车厂都可以是客户和合作伙伴。

  比如全球所有车厂,都以拥有博世iBooster底盘控制系统为卖点。

  

  如何评价?

  最后的最后,随着大疆车载的官宣亮相,也到了检验大疆自动驾驶能力的时候。

  此前大众中国CEO在接受新华汽车采访中,其实已经透露,在与大疆合作量产自动驾驶。

  

  而按照计划,2021年底,相关车型就会上市销售。

  所以也从侧面说明,大疆车载甚至是做到了、做完了才“被迫”发声。

  这种风格,此前或许只是大疆的个体选择,是大疆之道的一以贯之。

  但在互联网造车传闻和消息此起彼伏的当下,却又显得格外稀缺和珍贵。

  4年前正式布局,过程中自动驾驶热潮、智能汽车变革一浪高过一浪,但大疆一直对此缄口不言,即便看起来对估值有益,对人才招聘有益,仍选择了克制。

  现在,方案公布、量产项目也被合作方曝光,才真正浮出水面,教科书式演绎了官宣即交货。

  对于大疆如今自动驾驶,可以有很多维度的解读和评价。

  

  可以单纯从公司业务和市场前景出发,重估大疆。

  可以说基于过往司品带来的技术能力,在自动驾驶领域同样值得期待和体验。

  也可以具体解构其产品方案,能够管窥成本,探析大疆可以对量产自动驾驶准入门槛,带来多大程度的降低。

  然而,上述维度和价值之外,大疆车载的从无到有,从水下到水面,揭示了这家公司何以不断创新;也揭示了这家公司何以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又备受尊重;更揭示了大疆车载新业务何以出道即收获信任。

  大疆之道,如此平平无奇,又如此珍贵稀缺。

  —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明月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