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1 20:45:01
当前原油市场多空一目了然,无论既定事实还是预期,已经兑现或确定性极强的因素都充分反映在价格上。综合三大原油机构(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际能源署IEA)4月发布的报告,概括来讲对原油供需平衡表的调整总体向好,即供应预期边际下修和需求预期边际上修。在基本面配合下,国际原油价格结束阶段性调整,重拾主要趋势的上涨。
供应持稳是上涨大前提
供应方面,鉴于OPEC+最新一期维也纳会议决定,在5-7月按照25万桶/日、35万桶/日、40万桶/日的幅度渐进式增产,且沙特以稳健的节奏退出10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参与减产的成员国未来路线基本明确。目前市场对原油供应的担忧转向伊朗,近期伊朗对外出口原油的实际数量有所增加。然而美伊谈判仍存在较大分歧,谈论美国重返核协议、伊朗原油出口全面恢复为时尚早,上半年对市场形成冲击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三大机构预期的平均值估算,2021年全球原油供应增幅为2.2%,或将不及需求增速6.3%,年内油市供需关系将从上年的供应过剩,转变为92.3万桶/日的供需缺口,去年以来的原油去库存进程仍将延续。
需求预期上调提振市场情绪
OPEC在最新发布的月报中,终于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做出上调,提振了长期低迷的市场情绪。
OPEC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9650万桶/日,比2020年增加600万桶/日,较3月预测值上调10万桶/日。自去年四季度以来,OPEC整体上持续调降未来原油需求增长预期,此次调高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良好前景。欧洲疫情反复导致防控措施升级,且非OECD国家很多同样深陷困境,上半年原油市场需求或不及预期。但随着疫苗接种稳步推进,疫情对经济的制约将逐步减退,叠加美国规模空前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会更加强劲。
此外,参考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将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上调21万桶/日,从另一方面佐证了OPEC的观点。
油品消费恢复进程中西分化
在供应端大体暂保稳定的情况下,原油市场开始寄希望于成品油需求回升的带动。从地域性差异来看,鉴于中国经济秩序早在去年已经恢复正常,因此2021年夏季原油市场的回升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美疫情防控成果和经济复苏进程。
在全球原油消费格局中,中国原油需求既有名列前茅的基数,兼具可圈可点的增速。一季度中国原油进口量总计1.3923亿吨,约合1129万桶/日,略高于去年同期。考虑到油价重心抬升及backwardation结构,预计二季度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进一步下降,并保持在3月的水平以下。2020年以来中国虽然贡献了全球原油需求最主要的增量,但未来近期很难带来惊喜的爆发式增长。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防疫措施正在发挥作用,美国经济正处在拐点,不过倘若过快解封将面临疫情反弹的风险。2021年初虽然欧洲疫情有所反复,但疫苗接种普及使得疫情逐渐受控,年内全球经济整体复苏的预期较强。欧美传统出行高峰期将至,如果炼厂开工率维持在目前的偏低水平,夏季汽油可能会面临供不应求的情形,当然这是基于疫情可控的假定下。
疫情形势仍为最核心逻辑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成为全球最核心的系统性风险,由此引发一系列经济贸易金融乃至政治领域的问题,人类抗疫形势对于原油需求复苏和稳步增长至关重要。
从新增确诊和累计确诊趋势上看,全球疫情阶段性拐点已过,整体好转的趋势较为明朗。但具体情况分析,疫情呈现出地域性分化的显著差异。中国是最早全面控制疫情的主要经济体,近一年以来仅个别地区小规模偶发。美国是感染人数最多的西方国家,但自今年以来疫苗接种速度快于预期,新增确诊病例大幅下降。欧洲疫情出现春季反弹,特别是阿斯利康疫苗安全危机以来,德法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新一轮的管控措施。此外,近期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疫情有一定恶化迹象,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展望2021年二三季度,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且夏季高温天气不利于病毒传播,疫情好转趋势将会更加明显。有观点认为,到2022-2023年,本次新冠全球大流行有望结束。
未来原油市场复苏可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供应题材往往为原油市场带来波动性,而需求水平决定油价长期重心位置。对于国际原油而言,未来疫情反复仍将对需求复苏造成影响,但我们很难相信60-70美元的油价将会成为长期顶部。综上研判,在后疫情时期,只要不发生重大系统性风险事件,原油需求复苏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不确定的是路径而非结果。
(文章来源:中投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