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贴现冲规模“无效”中小银行普惠金融怎么做

2021-04-21 19:57:02

奥体网

  监管部门近期调整了2021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及监测口径,要求从2021年起,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这一政策出台的目的是什么,是否会影响银行“两增”目标考核?

  近日,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同步调整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及监测口径。从2021年起,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即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户数,均不含票据贴现及转贴现业务数据。

  通过调整2021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及监测口径,监管部门大力“挤水分”,进一步压实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一家股份制银行普惠金融部人士表示,口径的调整就是要求银行更加务实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个别银行存在用票据充规模的现象

  票据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据统计,2020年,企业用票金额合计82.7万亿元,小微企业用票金额为44.03万亿元,占比达53.2%;用票企业合计270.58万家,小微企业用票合计250.31万家,占比达92.5%。

  而票据贴现是银行一项授信业务,指票据(例如银行承兑汇票)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提前向银行贴现筹措资金,相应的,银行扣除贴现利息获得收益。比如,一家企业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尚未到期,但此时急需资金,就可以将手中的承兑汇票向银行贴现,在付出一定利息成本的情况下提前拿到资金。

  本质上,票据贴现是企业短期融资行为,相对其他融资方式,其特点是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但同时,票据占有银行的信贷额度,因此一般会纳入银行信贷规模。转贴现业务则是金融机构间资金投资范畴,通俗来讲,一家银行持有票据过多,但缺乏资金变现,因此通过其他银行再贴现。

  据了解,票据贴现业务可以用来调整信贷规模。回看历史数据,2018年和2019年初,票据贴现业务量飙升,冲高了当时的人民币贷款规模。特别是2018年,很多中小银行票据融资规模出现惊人增长,如青岛农商行当年票据融资就较上年增长460.80%。

  正是票据贴现具有调节信贷规模的功能,而且大多为中小微企业持有,因此,不乏有银行将票据贴现业务拆分,计入普惠小微贷款,以完成监管部门“两增”考核目标。据了解,之所以有银行如此操作,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规避信用风险。一家城商行的公司部负责人称,信贷资金全部投向小微实体风险太大,所以一般都会部分通过票据贴现来冲量。

  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认为,这一政策可以看作是一个打补丁堵漏洞的政策,主要是之前部分银行为完成监管小微的“两增”指标,用票据贴现的路子去充数,与真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关联不大。而政策出台后,一方面规避了这一风险,另一方面,即便票据贴现不纳入考核,银行内正常的票据业务仍会开展。

  部分银行增量目标完成难度加大

  将“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剔除,一时间引发市场关注。“在‘两增’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这个之前监管部门就已经传达过,并不意外,对完成今年的两增目标不会有太大影响。”一位股份制银行普惠小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家国有大行的计财办人士称,剔除这些数据后,对该行普惠小微贷款影响大约在二十分之一,不算太多。以工商银行数据来算,该行2020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7452.27亿元,比年初增加2737.06亿元。若以增量的二十分之一来算,大约为136亿元。

  但对中小银行而言,完成“两增”目标考核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此番“挤水分”后,想通过票据融资做“文章”恐怕要行不通了。上述股份制银行普惠金融部人士坦言,今年完成“两增”目标压力非常大,加上大行挤压,要完成增量目标难度很大。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表示,监管考核目标就是推进金融机构扎实服务小微企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交易对手基本是金融机构,难以有效界定出金融机构是否有效地支持了小微融资,尤其是票据转贴现业务主要是满足金融机构间资金融资的需求。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实际上将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的实质普惠,即削弱部分机构为了完成指标一味做票据的动力,而是更多进行信贷投放。

  而在“两增”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这也意味着对银行风控和经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小微企业确实存在一些内部财务不规范、缺乏必要抵押品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对银行放贷确实存在一定压力。”周茂华表示。

  周茂华认为,这对银行来说空间仍很大。尽管银行加大小微信贷比重,看似增加不良风险,但银行不良的最大影响因素还是经济复苏状况。从趋势看,国内经济恢复态势良好,海外需求呈现企稳回暖迹象,国内银行形成合力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有助于国内经济内循环良性发展,反而有助于改善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

  “未来,银行围绕票据可为小微企业构建多元化的普惠产品体系,从而更好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普兰金服副总裁周海滨表示。

(文章来源:城市金融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明月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