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5 14:08:52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特斯拉,正在失去消费者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朱晓宇
本文字数:2265|预计4分钟读完
傲慢终要付出代价。
来源丨燃次元(ID:chaintruth)
作者丨朱晓宇编辑丨饶霞飞
“真香定律”,正在被特斯拉自己一步步解除。
一位维权的河南女车主,从河南郑州4S店的特斯拉车顶,一直“踩”到上海车展的特斯拉车顶,虽然目前双方孰是孰非,难以断定,单从解决问题的态度来讲,特斯拉的“傲慢”已经劝退了不少消费者。
“自从河南女车主去上海车展闹过以后,最近这几天,只要是来的顾客都会问特斯拉刹车失灵的问题。说实话,经过我手的顾客都在担心特斯拉刹车失灵,都询问过退车的事宜,不过大多数顾客经过我们劝说以后都没有退。”
北京特斯拉某4S店销售王军表示,最近几天因为这个原因,特斯拉到店体验的客人也确实有所减少,成交量跟以前相比也有所下滑,“我们销售也希望公司处理维权的时候别这么强硬,但是公司就认为自己三五年之内无人能赶超,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比较强硬。”
1
由“粉”转维权
“现在特斯拉刹车失灵的案例不是一两起,网上的案例实在太多了,我担心万一自己成为下一个‘幸运’车主,特斯拉也是这么强硬的处理态度我该怎么办?好像除了闹确实也没有更好的维权渠道了。”
已经退车的高亚林认为,车辆本身存在问题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车企对于消费者服务态度,而最近特斯拉官方表达出来的强硬态度,直接劝退了他成为特斯拉的车主。
就连特斯拉某店的销售,在面对燃财经选择品牌顾虑的时候也表示,“如果你想要服务好的品牌,你可以选择蔚来汽车等其他品牌的电动车,可如果你想要追求外形时尚和性能安全,还是特斯拉的车更好,更有未来和时尚感。”而在特斯拉的员工眼里,也都承认自家品牌汽车的服务并不算出色。
在微博上,一位名为“羊又走丢了”的数码博主做了一次投票,投票主题是“你们相信特斯拉以后能及时解决问题吗?”结果投票显示,有92.32%的人选择了不相信,0.76%的人选择相信。
而在新浪财经做的一期小调查中,有57.4%的人选择“不会再买特斯拉”,20.33%的人选择“不影响还会买”,剩下的人选择“观望”和“其他”选项。
不仅是潜在的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就连之前购买过特斯拉的死忠粉,也因为购买之后车辆出现刹车失灵、失控、死机等,开始对特斯拉粉转路人,甚至转黑。
同样遇到刹车失灵导致车辆在高速追尾撞车的当事人刘先生,在事故发生的几个月前,曾向朋友推荐特斯拉Model 3,然而在事故发生以后由于维权无门,他已经劝退了交付Model 3订金的朋友。
“以前我也是特斯拉的忠粉。” 从“粉”转“维权”,刘先生用了一次事故的代价。但是如今距离维权一个多月过去了,刘先生的事故处理只有无限期的后延,仍然没有任何明确的答复以及处理结果。
“曾经经常看到特斯拉车主维权,我认为车出点事故很正常,最终能够解决就行了。”让刘先生没想到的是,当他驾驶特斯拉遇到事故后,网上所传的那些维权事件,最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2
专断式处理
不仅仅是刘先生,近两年来,关于特斯拉“失控”、“突然加速”或者“刹车失灵”的投诉和报道案例,已经不下于十多起,但是特斯拉方面的解决方案,基本都是拿出一组后台数据,来证明车辆本身不存在任何问题,而这样的处理方式,似乎有些难以让消费者信服。
前两天,闹的沸沸扬扬的“女车主在上海车展登上特斯拉车顶的维权案”中,也是对特斯拉单方面给出的数据表示怀疑。
2019年6月,一位天津的特斯拉车主,在购买了特斯拉二手车之后,也出现过刹车和电门瘫痪的案例。这位车主在购买一辆二手特斯拉Model S后,特斯拉承诺车辆没有结构性损伤。
不到3个月,该车主驾驶这台车下高速时,车辆突然发出巨响,时速从120公里降低到56公里,刹车和电门瘫痪,经过车主检测后该车辆C柱及后翼子板有切割焊接,但是这一鉴定结果,一直被特斯拉官方予以否认。
这位车主从2019年8月维权至2020年12月,最终在一审获得胜诉,法院判决“退一赔三”,使得该车主成为跟特斯拉打官司的消费者中唯一胜诉的买家,并且获赔上百万元。
2020年6月,南昌一位特斯拉买家,其驾驶的一辆Model 3突然加速到127码,最后完全失控,车辆撞土堆起火才停。之后,特斯拉给出的官方回复说,“怀疑错踩油门刹车”。在该案件的热评中,网友纷纷表示称,“踩错油门能踩错8公里,特斯拉你的说辞太敷衍了吧。”
这些年,不论是关于车主维权的处理,还是其它大大小小的售后服务,特斯拉官方的处理方式一直都很“独裁”。
在众多维权案例中,消费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不相信特斯拉单方面出具的车辆“行车数据”,他们对特斯拉“专断”式的处理结果,表示极大的不满。
而在知乎上,有关特斯拉的吐糟屡出不绝,如在特斯拉的官方微博下留言,解决车辆问题反被拉黑;买了特斯拉之后,上牌遭特斯拉售后员工索要打车费;特斯拉售后员工刁难不给上牌,将车主车辆遗弃在车管所;半夜三点砸车主家门,报警诬陷车主侵占车辆;媒体介入后,特斯拉400客服拉黑媒体电话等。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向燃财经表示,“特斯拉的服务跟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相比确实一般,由于这两年特斯拉建立了类似iPhone的文化,吸引了很多粉丝追崇,导致他们很愿意买特斯拉的车……但是现在随着特斯拉刹车失灵的舆论越演愈烈,不少特斯拉的追随者也开始质疑这个品牌的技术能力了。”
几乎每一起案例,消费者都与特斯拉经历过了非常漫长的撕扯。
一位特斯拉员工表示,“其实不管外界报道了多少起特斯拉的事故,从上面传导下来的意思,就是车本身没有问题,都是消费者操作不当引起的,洗脑感特别强,底下的人深信不疑,因此在执行解决消费者诉求的时候也比较敷衍。很多时候上层也没有掌握消费者的行车数据,也不愿意提供数据,就会引发车主和品牌之间的矛盾。”
责任编辑:张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