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考研更“卷”的,是应聘大学教师

2021-04-26 12:27:03

汇橙网

  博士研究生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是以进高校当教师作为职业目标而努力攻读学位。我们可以从高校发布的《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中窥知一二。

  这些年来,大学教师这一工作岗位的竞争激烈程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光凭“惊艳”二字已不足以形容应聘者的“豪华简历”,倒是坐实了“越尖越卷”的现状。

  

  博士之“囧”

  清退的博士,大概率是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延期毕业的博士却不一定是这种情况。

  他们有的是师从权威,舍不得毕业,欲尽可能延长向名师学习的时间;有的是因为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临近产出成果,延毕可以善始善终,享受胜利的果实;还有一种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想在读博期间多写点论文,多拿出点压身的成果。

  

  第三种情况在逐年增多,小张就是这样一位准博士。他读博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在高校任教。以他现在的文章数量和成果,虽然可以达到毕业标准,但若想进入较好的大学教书,恐怕难以“梦想成真”。

  延毕,再用一年产出一些成果,是一个艰难又无奈的决定。

  

  小张的师兄是另一位想要留校任教的优秀博士。毕业时,手握4篇一区论文,有一年的国际交流经历,成绩算是博士中的上等。

  学校在三年前发布新规——不再接收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他的导师心疼爱徒,爱惜人才,亲自出马游说各方。历经多时,小张的师兄还是未能如愿留校,去了一个普通一本教书。

  这件事对小张触动很大,也是他决定延毕的影响因素之一。

  

  以博士身份得到一份大学教师的工作并不算太难,因为大学的范围包含了985,211,普通本科,专科和高职。若想仅凭博士头衔进入好一些的大学,恐怕就会稍显不足。

  且不说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要求博士的偶然事件,单说部分重点大学从行政岗开始就要求全员博士,一些原本只要求硕士学历的专科和高职也提高标准到博士的事实,就足以表明:“博士”不再是优势条件,它已成为一个“门槛”。

  

  全面竞争

  当一个优势不再突出,获得者众,“优势”就会转成为“标配”。

  在应聘大学教师范围内,呈现普及趋势的条件是:“博士”和应聘985,211大学所需的“海外学习经历”,及“本硕博均系985、211高校及以上大学”。

  “海外学习经历”已经明确不再是应聘大学教师的必备条件。可如若大部分求职者都有这个经历,那它自然而然不再是一个“筛选条件”,转而成为“标配”。

  

  同理,如若求职者全员博士,要从博士中挑选更“优质”的人选,考察大家的本硕毕业院校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求职面试是“一面之缘”,校方和求职者没有时间做深入了解,参考“硬指标”是常规做法。

  这些做法并非学校的“隐形规则”,而是因为大量的优质求职者均拥有同等优势,反而将应聘条件哄抬到了一个新高度。

  

  考核求职者能力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条件。应聘大学教师只有最低门槛,不存在最高限制。如何在求职者中突出自己或是让校方看到个人价值促成了博士们越写越厚的求职简历,优秀程度没有上限。

  “内卷”由此产生,“越尖越卷”也坐实。

  大家常以“神仙打架”来形容高手竞争。如果说学霸的竞争是“天兵打架”,那应聘985大学教师可以算得上是“天将过招”。

  

  精通多国语言的求职者数量一年比一年多,或许不远的将来,这个条件也会成为“标配”;世界名校毕业的博士给出的简历虽然只是ppt,却也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含金量;还有说着英语,写着中文的俄罗斯博士,在网络面试时,一边展现才华,一边表现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

  大学是一个包融万象的地方,学术是没有国界的人类文明精华。大学教师面向全球招聘,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外籍博士进入国内教师体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明月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