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2 01:33:02
美联储大肆放水货币,美国财政部大规模疫情救助计划、基建投资计划等先后接近5万亿美元投资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本应该喜出望外的华尔街担忧了,全球市场也紧张了。担忧什么?又紧张何在?全球通胀宛如灰犀牛一样正在走进。不妨先看看数据。
美国3月份通胀率达到惊人的2.6%,前值仅仅1.7%,预期2.5%。不仅大大超过前值,而且超过了预期。美联储认为的合适通胀率目标是2%-3%。低于2%,有滑向通缩之趋势;高于3%,通胀开始来临。而2.6%是趋势性离通胀目标接近的一个数值。去年以来,在美联储与财政部大肆放水美元情况下,美国前三个月(去年12月,今年1月、2月)通胀率分别为1.4%、1.4%和1.7%。因此,市场担忧全球通胀扑面而来不是空穴来风。
本轮通胀苗头出现的原因非常复杂。复杂在是成本推进与需求拉动叠加在一起。所谓成本推进的通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的通胀又叫超额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是凯恩斯先提出来的,认为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拉开“膨胀性缺口”,造成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即以“过多货币追求过少商品”。一句话即需求通胀就是放水货币导致的。
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从疫情以来持续向市场投放美元货币,在美元国际货币无法动摇和美国贸易逆差没有丝毫逆转情况下,对全球的货币溢出效应很大。顺差国必将在本国被动发行本国货币,从而酿造本国通胀。在金砖国家中除了印度是贸易逆差外,其他四个大国都是美国通胀溢出的承接者。美联储放水货币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胀正在释放。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去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为59%左右。欧元在官方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从20.5%升至21.2%,日元的占比连续第三个季度上升,增至6.03%;人民币占比从2.1%升至近2.3%。美元依然占全球贸易量的88%,随着今年美元的走强,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占比将有所回升。这就决定了美国输出通胀能力没有丝毫减退。
成本推进型通胀主要表现在基础性原材料价格出现一波疯涨行情。尤其是铁矿石价格上涨对于全球通胀贡献很大。在过去一周,铜价大涨3.7%,收于2个月高点9551美元/吨;铁矿石的表现更为出色,上涨4.1%,收于185.10美元/吨,略低于周初创下的10年高点187.50美元/吨。近期,在商品方面,中国和美国定价品种都大幅上涨。中国对标的主要是黑色产业链,包括动力煤、螺纹钢、铁矿石、焦煤、焦炭等;原油及铜铝铅锌等基本金属的价格与美国等海外经济体的相关性更大。
“疯狂的铁矿石”近期再度抢占各大头条。即使是在中国控制生产以减少污染的行动下,中国粗钢产量仍继续增加,一季度同比增加15.6%,大幅带动了上游中高品铁矿石的需求,出口需求的上升以及丰厚的利润是推动钢补库存的主因。包括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在走高。
预期继续走高没有悬念。因为疫情中恢复的全球经济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疫情天敌-疫苗接种开始普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输链等将会迅速恢复。加之,美国大投资基建基础设施的2万美元的强劲拉动,“疯狂的铁矿石”继续疯下去没有悬念。
产业链任何部位的成本增加最终都是终端消费买单,消费这驾拉动经济的马车就重要在这里。产业链前端成本提高太快后传递到终端太猛的话,必将发生成本推进型通胀效应。
美国通胀不必担心,美国通胀输出能力太强,国内通胀基本无恙。中国应对输入性通胀的货币财政政策都会失灵,都不管用。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大力度发展经济和生产,增加市场商品供给,加大进口力度,平衡进出口贸易,缩小顺差直至消除顺差。在经济发展与生产上做足文章是唯一出路。
为了应对通胀,中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行不行?不行!货币紧缩后,如果美国继续放水美元,人民币就会快速升值,国际热钱就会蜂拥进入中国,央行必须被动大量发行人民币,很快就会抵消紧缩货币效应。会出现三大恶果:一是紧缩货币预期伤了经济;二是HotMoney进入后酿造了金融风险;三是央行被动发行货币,该通胀仍旧通胀。同时,美国不会因为中国紧缩货币而停止货币宽松,华尔街也不会因为中国紧缩货币而停止炒作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现在,中国处于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当中,目前中国进一步倡导的是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鼓励资本账户双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