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求贾乃亮与李小璐复合了,甜馨根本不值得同情”

2021-05-03 22:29:01

赚钱

  贾乃亮和李小璐,终于复合了?

  前段时间,贾乃亮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海边冲浪的视频,不久后李小璐也分享出跟女儿在海边的视频,而海面上却有一个极为突兀的“马赛克”。

  

  有人把两段视频中的风景进行一番对比,发现周围的山脉、建筑相似度极高。

  

  于是大家纷纷猜测,那个突兀的“马赛克”下面是贾乃亮,甚至还有人跑去向他本人求证,不过并未得到肯定答复。

  

  官宣离婚一年多,这并不是两个人第一次被怀疑复合。

  早在去年就有人拍到,贾乃亮和李小璐在小区楼下打羽毛球,甜馨在爸爸怀里撒娇。

  

  甜馨8岁生日时,蛋糕上的文字祝福也是:爸爸妈妈爱你。

  

  每当看到这种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时,就会有各种劝和的留言:

  甜馨好可怜,同学该怎么看她;

  多么美好的一个家庭,快快复婚吧,为了孩子;

  这么优秀的甜馨,却摊上了这么个妈,太惨了……

  但看到甜馨这些年的成长变化后,我觉得大家真没必要同情她。

  01

  当年“做头发”风波出来之后,网络上骂声一片。

  面对网友的口诛笔伐,贾乃亮没有因此而咄咄逼人、剥夺李小璐抚养孩子的权利,反而是祈求大家不要伤害自己的家人,希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离婚之后,甜馨大部分时间是由李小璐抚养的,听到消息后很多人都质疑孩子会被“带坏”,甚至指责贾乃亮为何不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但他们并未解释过什么,两个人都用各自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李小璐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带娃日常——

  和甜馨一起做鲷鱼烧;

  

  带她一起跳舞;

  

  给她剪头发;

  

  节假日陪她出去游玩。

  

  平时也很重视甜馨的学习和特长补习——

  陪她上网课学习;

  

  督促她朗读课文;

  

  记录她练琴的专注时刻;

  

  甜馨也很争气,学习钢琴不久就能在舞台上落落大方地表演钢琴独奏;

  

  学科知识的学习上也没落下,去年生日还考了双百。

  

  如今甜馨8岁多,前几天参加了T台走秀,面对台下众多的观众她毫不怯场。

  无论是复古贵气的黑金刺绣长裙,还是简约大方的T恤裙,她都驾驭得很好。

  

  从甜馨这两年的成长变化中可以看出,她并没有受父母离婚的影响,仍然是那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只是出落得更漂亮了。

  因为她的父母没有把私人恩怨强加到她身上,在分开之后,仍然给了她最完整的爱。

  不论贾乃亮和李小璐之间的相处状态到底如何,至少他们在孩子面前,给彼此留了一份体面。

  02

  夫妻之间无论有多大的矛盾,都是两个人的事情,孩子是最无辜、最不该受到任何牵连的。

  但生活当中却有无数不称职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发生争执,不仅撕碎了彼此的尊严,连同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也被他们一点点消磨掉。

  “跟她爸大吵一架后,闺女被吓得赶紧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利落。我问她是不是害怕了,她说是,我怕我不收拾好东西你会对我出气。说完又劝我消气,别跟爸爸吵架。唉,下次一定注意不能当着孩子面吵架。”

  上面这段文字来自一位妈妈的反思。

  我们总觉得孩子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当着他们的面发生争吵没什么,等孩子长大了就忘了。

  但其实,孩子什么都知道。

  

  (一位00后小学生的留言)

  他们不仅会全盘接受父母愤怒的情绪、对父母产生陌生感,同时也会变得小心翼翼,不敢接受别人的关爱。

  《奇葩说》辩手姜思达,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极为敏感、有距离感、过分冷静,也经常因为造型奇特而惹来争议。

  

  (姜思达的不同造型)

  对于自己的性格特征,姜思达在节目中解释说这跟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

  在姜思达的记忆里父母一直不和,他们随时都会争吵起来,严重时还会动手。

  童年的姜思达,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察言观色,他必须要知道父母这一刻的情绪和下一秒的状态,然后在心里制定好应对措施。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他上五年级,父母终于离婚了。他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对父亲的记忆也逐渐淡漠起来。

  但如今年近三十的他,仍能清楚地记起父母相互辱骂的场景。同时,因为从小妈妈在他面前痛诉父亲的坏,他也一直带着妈妈对父亲的怨恨生活着。

  人们评价他太敏感,他的回答是“没有人想敏感”。只是家庭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太负面,迫使他对周遭一切都极为警惕。

  

  对于每个孩子而言,父母都是自己的全世界。

  因此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辱骂、诋毁另一半时,不仅不会让孩子明白父母之间的是非对错,反而会让他们有一种天塌了的崩溃绝望感。

  夫妻之间的争吵,无论大小,最后伤害到的永远都是孩子。

  03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关乎一生。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在孩子面前控制脾气很重要。但情绪一旦上来是很难用理智控制住的,有时候不是不想当一个好父母,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个问题很现实,但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如果不小心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了,我们一定要学会及时补救,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1.让孩子知道,吵架只是父母在发泄情绪

  记得杨澜曾说,有次她和先生在孩子面前发生了很激烈的冲突,把孩子吓到了,等到夫妻两个人情绪稳定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刚刚做了多可怕的一件事。

  

  杨澜夫妇当下就去安抚孩子,首先告诉他爸爸妈妈刚才的行为很愚蠢,现在真诚地向他道歉;接着告诉孩子,他们夫妻之间依然相爱,同时也不希望他受到惊吓和伤害。

  吵架其实是很正常的情绪对峙,只不过为人父母后我们还要考虑这对孩子的影响。

  当在孩子面前发生很激烈、不堪的争吵时,一定不要觉得丢面子,安抚他们的情绪才是我们最该做的事情。

  2.矛盾再大,都不要在孩子面前痛斥另一半

  有位妈妈恨透了自己的丈夫,但却从未在离婚后阻止孩子去见他。

  相反,这位妈妈一直用平和的态度告诉孩子:

  尽管妈妈没办法和爸爸在一起生活,但爸爸始终是爱你的,只要你想见爸爸就可以联系他。

  因为这位妈妈心里很明白,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拥有完整的父爱母爱,远比拥有一个相互仇视的父母重要。

  

  如果自己把前夫的“劣迹”全都告诉孩子,孩子会认为自己有一个非常不堪的父亲,他只会变得越来越自卑。

  3.在孩子面前吵架,就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

  《少年说》里有一个男孩叫黄子健,他说自己的父母并不可爱,他们会因为自己而吵架。

  爸爸觉得他可以玩会游戏再写作业,而妈妈却觉得他应该先好好学习。父母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提到了离婚。

  听到父母要离婚,黄子健极度自责又很痛苦。

  

  黄子健哭诉完这一切后,他父母的反应非常值得学习。

  首先是妈妈向他道歉,感谢他勇敢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告诉他自己会改正这个问题。

  

  其次是爸爸打消了他的担心,告诉他父母不会离婚,那只是气话。接着又说自己会和妈妈一起改正不好好说话的问题,请他做监督人。

  

  这对夫妻不仅在吵架之后当着孩子的面和好,而且事后面对问题时能保持同样的立场。

  既让孩子看到父母的矛盾已经化解、减轻自责感;同时又让孩子明白,遇到了问题可以好好沟通,乱发脾气是不可取的。

  

  4.无论婚姻如何,都不要影响我们爱孩子

  记得之前看过一组名为《一个破碎家庭的故事》的漫画,讲述的是主人公父母因吵架而离婚后,他的生活变化。

  分开后父母再也不吵架了,他们给予了主人公最多的爱与陪伴。他害怕一个人睡爸爸就陪他一起,妈妈也总是回来照顾他。

  当被问到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生活是怎样的感受时,他给出的回答是:

  我并没有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他们只是不再是夫妻,但却永远是我的爸爸妈妈。

  

  漫画的最后,他对爸爸妈妈写道:

  你们是我心中最好的父母。

  

  日子过不下去可以选择分开,离婚对孩子而言绝不是最大的伤害,目睹父母反目才会成为孩子永远的心理创伤。

  孩子看待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都受父母影响,童年经历带来的影响更是伴随他们一生。

  教育家约翰·杜威说: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面对生活琐事,即使做不到夫妻恩爱,也至少别在孩子面前互相伤害。

  孩子最需要的,从来都是父母纯粹而完整的爱,而非一对勉强拼凑在一起的夫妻。

  图片来源:抖音@贾乃亮、@李小璐;微博@搜狐娱乐;《少年说》;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明月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