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21:31:39
1、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1.1、正确的床上体位
对长期卧床患者一般2-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可以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又可以避免压疮的形成。
1.1.1、仰卧位:头偏向患侧,掌心向上,手自然伸开,不能伸开可放一布卷隔开。
1.1.2、患侧卧位:患侧肩向前伸,肘伸直,手心向上,健腿在上。
1.1.3、健侧卧位:患侧肩向前伸,不能垂下手腕;患侧髋向前,膝微屈。
1.2、翻身
患者应尽快学会翻身,可以避免压疮形成,同时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注意:正确的交叉握手姿势。患侧大拇指在上。
1.2.1、从仰卧位翻向患侧卧位:举起交叉手,屈膝,将上肢摆向健侧,再向患侧摆动,依靠惯性翻向患侧。
1.2.2、从仰卧位翻向健侧卧位:用健手托住患肘部,将健腿插于患腿下,在身体旋转时用健腿搬动患腿翻向健侧。
2、康复训练的时期
2.1、急性期
从发病开始直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稳定,应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一旦病情稳定,就应该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2.2、恢复期
发病后一周至6个月都属于恢复期。在这个时期,病情基本稳定,存在的各种障碍有可能不断改善,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
2.3、后遗症期
一部分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可能留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手脚活动不便、谈话不清楚、日常生活离不开家里人的帮助等。
3、什么是偏瘫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1、持之以恒:每日至少锻炼一次,坚持不懈。否则锻炼的效果不易巩固。
2、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的难度和运动量。
3、因人而宜:要根据各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
4、劳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心跳过快(每分钟不能超过140次)及心律紊乱,防止血压过高(不能超过26.6/6千帕);避免屏气动作及过度用力。如果运动后出现肌肉紧张,说明运动量已经过大,要适当减少。
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6、加强正常肢体及躯干功能的锻炼,以代偿残肢功能。
7、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发僵、肢体挛缩畸形等后遗症。
8、装配假肢及矫形器。对截肢者装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对某些肢体畸型、运动异常的患者装配适当的矫型器,可以预防畸形进一步发展,补偿功能活动。对行走不方便的患者,可配备手杖。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有一半以上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
急性脑血管病人产生原因,主要是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的缘故,右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中枢管理着左侧肢体运动,左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神经管理着右侧肢体运动。任何一侧发生病变,都会导致对侧偏瘫。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
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4、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应,偏瘫患者大部分有高血压病史。
可以导致偏瘫的原因中,上述中的几个方面是重点,一定要有足够的警惕,事实上,偏瘫是现在临床上,发病率逐年升高的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足够的警惕,最好是能做出科学的预防措施,这点至关重要。
北京肛肠医院 合肥肛肠医院 唐山胃肠医院 上海胃肠医院 长春外阴白斑医院 成都风湿病医院 北京血管瘤医院 沈阳外阴白斑医院 贵阳风湿病医院 石家庄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