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8 15:01:01
近日,张恒又爆出一波猛料,不仅透露出郑爽日赚208万的来源,还动了很多人的蛋糕。
但我在这里,并不想就这件事来大谈特谈,而是这个热点底下,一位网友振聋发聩的呐喊:
网友评论
我硕士毕业,好不容易找个工作,一年也没个五万块!!!明星们一部戏赚那么多,好多小学生们的梦想是以后当明星,多误人子弟啊!
多年寒窗苦读,不及明星一日日薪,可笑吗?可笑!悲哀吗?也挺悲哀的。
犹记得网红温婉因为在停车场的一舞走红后,有学生因此辍学,并留言到:谢谢温婉姐姐,是温婉姐姐让我知道,世界上不只读书一条路可走,我也要当网红。
网红经济当红的今天,太多的人以为,我只要长得漂亮,只要我拍拍视频,就可以一日爆红,像郑爽一样,坐拥千万财富。
郑爽一部戏片酬1.6亿,看客们看到的,不是背后有多少付出,而是当明星、网红太挣钱了,读书有什么用?早点拍视频红起来吧。
郑爽
美国知名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登提出了“角色楷模”一词,“角色楷模”指的是“一个被其他人可视为榜样的人。”
我们身边的“角色楷模”有好有坏,像郑爽这样的公众人物,毫无意外,也是很多人的“角色楷模”。
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大部分都以这些网红,明星为“角色楷模”,可想而知,未来的三观形成,该有多扭曲!
《镜映思维: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形成》(以下简称《镜映思维》)一书的作者菲奥娜·默登说:
我们大脑的神经元,可以使我们快速地熟悉这个世界,拥有模仿别人与学习知识的能力,使人类文明得以传递和发展。
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不加以审视,我们就很容易无意识地随波逐流,不能完全活出独特的自我。
《镜映思维》
01
这些天,网络上倍受争议的《我是女演员》综艺中,女演员们被安排表演一出“香妃被皇帝强暴”的戏码,认为这是重现经典,而且还要当众排练。
明明是《我是女演员》,评委除了刘涛,清一色都是男演员,这是选妃吗?更可笑的是,送门票,仅限男生参与!
节目组福利
要说导演组是无意为之,恐怕很多人都不会相信。
一档名为《我是女演员》的综艺,却以男性的眼光评判为主,很疑惑,这是顺应社会主流思想,还是借此舆论来谋利?
可能有人会说,一档节目而已,别这么上纲上线的,
但一档节目播出来,表演的是“强暴戏”,用选妃子的眼光去选演员,还观众只能是男的。这样的综艺节目,难道不会给我们一些误导吗?
为了娱乐大众,女性就该站在被围观、被评判的立场上,不舒服也不能说,因为是为了节目效果。
既然是为了节目效果,为什么没有一档节目,是男性站在舞台上,被品头论足,被安排不忍直视的戏码?
如果一旦接受这样物化女性的设定,三观形成,该从何处去谈女性自由呢?对于这样的三观,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习并接受了,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网友评论
菲奥娜·默登在书中提出了“镜映思维”这一概念,在我看来,就是“有样学样”。我们的意识和行为会不断地受到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身边的朋友,甚至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副教授伊娃·特尔泽证实:在青少年这一阶段,我们大脑的可塑性、社交性更强,因此更容易受社交环境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孩子面对面的社交变少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自然就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好的坏的全盘接受。
模仿,是最容易的动作
人是社会性动物,渴望受到认可,就会和身边的人都保持一样的行为和思想模式,以此来融入集体。研究还显示,当我们与他人意见一致时,大脑中的奖赏回路会被激活,这就是从众心理。
“镜像系统无意中让我们适应了环境,这会让我们觉得自己被集体接受了,让我们觉得有了这种最基本的人类需求--归属感。”
所以,一旦我们的孩子都接受了“娱乐至上,金钱至上”的“角色楷模”,那么,道德将不再是约束条件,而是糟粕。
02
《镜映思维》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岁的邦妮·帕克爱上了20岁的克莱德·巴洛,这对一见钟情的情侣,后来领导了现代最臭名昭著的犯罪团伙之一。
邦妮没遇到克莱德之前,也是一位勤于工作的好孩子,但是自从遇到了身为通缉犯的男友,生活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和母亲呕气,还从乖乖女变成了通缉犯的助手。
邦妮和克莱德相识于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通常孩子们都开始远离父母,准备成为独立的年轻人了。
镜映思维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影响很大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副教授阿德里亚娜·加尔文解释说:青少年因他们信服的理由而参与社会活动,以此来进行改变。
邦妮正是遇到克莱德之后,认为自己的新角色就是“一位通缉犯坚定的支持者”,她认为这样的生活很刺激。
为了接受并适应这种身份上的变化,她的镜像神经系统就发挥作用了,男友怎么做,她就怎么做,通缉犯男友克莱德成了她的“角色楷模”。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十几岁的孩子,如邦妮一样,接受了“只要当明星,网红就能赚钱”的“角色楷模”,那么,他们还能沉下心来,等自己长大吗?
答案是,不能!
03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人会说,那我不接受这样的“角色楷模”不就行了。
有趣的是,有研究表明,当我们的反应跟群体不一致时,大脑就会提醒我们没有镜映身边其他人的行为,这样是“错误”的,我们需要通过调整行为来改正“错误”,与其他人保持一致。
就像你身边的人都不爱学习,而你学习的时候,朋友还嘲笑你假正经。久而久之,你为了合群,也就不爱学习了。
因此,如果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走向正面的话,镜映思维,也会带着三观走偏。
镜映行为每个人都会有,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视而不见,而是真正停下脚步,观察周围环境,有意识地对周围的世界保持好奇心,做决定的时候要小心。
所以,如果我们还想让下一代有着正确的价值观的话,就别再让这种“娱乐至上,金钱至上的”思想再大行其道了。
END
我是@瑾瑜与我,左手带娃右手写作,专注情感与育儿,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交流,感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