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打好招呼去舅舅家,却吃了闭门羹”:倒贴的亲情,可以舍弃

2021-05-11 09:29:04

南京刑事律师

  马德说过:“在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热爱生活;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看清世界”。

  无论是哪一种感情,都是需要适度的“断舍离”的。过度消耗的亲戚,也许只是亲有虚名,逃不开疏离的本质。

  我是一个在县城工作的农村男孩,25岁,大专毕业后,通过考试进了一家县城的单位当合同工。虽然工资不高,只有3000一月,但是开支也不大,单位食堂能吃两餐(跟正式员工待遇是一样的),小日子过得四平八稳,只是我妈说让我五一节去拜访下市里的表舅舅。

  表舅舅以前在哪个局里工作,算是个中层领导吧,不过现在已经退下来了。记得他每年会回1、2次老家,基本都是在我家歇脚的。可能是我家在这些亲戚中,条件还算过得去,是我们村里头几个造了水泥楼用上新式马桶的。他家的闺女爱干净,所以因为我家有厕所,基本都是在我家短暂停留。

  每次他们来,我妈就搞得比过年还热闹,都是杀鸡杀鸭的款待,还叫我爸去镇上买水果。我们平时都舍不得吃。

  可是舅舅一家每次都是没啥表示,基本空手来,这倒没啥,而且每次总也吐槽这不好那不好。当然,表舅没说啥,都是舅妈和表姐说的。

  这次五一节,我妈非得让我带上家里新晒的笋干去表舅家拜访。我说这东西又不值钱。我妈说心意到就好。

  其实我也明白。我妈的本意是让我继续维系这门亲戚关系,因为我的工作,虽然是个合同工,但是有这样一个亲戚在以为能说上几句话。我早就跟我妈解释,我的工作跟舅舅完全就搭不上边,而且想要转正只能通过考试,目前我自己也在读在职本科,以后也有更多的机会。

  但淳朴的妈妈听不进劝,执拗不过她我只能提前打电话告诉表舅五一节那天去拜访他们。舅舅没说什么,只说了,那好。

  乘了2个多小时的车到了表舅家,当然我还在超市买了2瓶300多元的酒,一共600多元,加上我妈给我装的2袋家乡笋干。我觉得就是拜访个长辈,也没求他办啥事,这也够了。

  结果他们家门铃按了半天没人响应。我就只能打表舅电话。他接了后表示了意外,没想到我真的去了(这还能开玩笑么),他说他人在外面山庄玩,要2天后才回来。我说带了东西,他说那里放在传达室吧。

  上面的故事,是一个网友小伙的真实经历。他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去这个舅舅家了,因为这个亲情不值得去维护。他从舅舅在外面玩让他把东西放下的话里明白,就是东西留下、人不用再来了,也就识趣地回去了。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自讨没趣了”,小伙子信誓旦旦,虽然回去后让他的母亲指责了半天,说过于计较。

  可是,亲情的是互动的、双向的,一味只有单向付出的亲情,多少还是有点勉强。

  这也是很多人的真实经历,本来家庭条件不好,亲戚都是莫名的戴着有色眼镜看你。当亲戚看到自己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后,就开始各种套近乎,用那些早已忘记的回忆来敲醒关于亲情仅剩的留念。

  用得到你的时候,会笑脸相迎;嫌弃你穷的时候,根本看不起你。

  有些亲戚,根本不需要刻意维护,只需要保持表面的客套就够了。

  当代年轻人反感某些亲戚,反映了一个问题:“亲情味,在变淡”。

  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含沙射影,总归是有现象必有本质的原因。就像这位自述吃了舅舅家闭门羹的小伙子,可以说他敏感了些,但是这个舅舅一家确实也没有多少值得交往的必要。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过: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正如网上流行的一段话,不能再同意了:“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义的朋友。但是我们必须拥有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看不起你的亲戚,真的有毒。那些需要费尽心机去讨好的亲戚,关键是人家还对你的讨好鄙夷轻视,何必又贴着自己的自尊去做一些让自己为难的事情。

  有这个心思,不如放在努力改变和提升自己身上。你说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明月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