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 19:11:02
文/子木
一直以来,炒房都是民间不灭的话题。
从第一代海南炒房客到第二代温州炒房客,再到第三代的深圳炒房客。
轰轰烈烈几十年房地产红利进程中,诞生了无数炒房富豪。
很多人对这个群体既唾弃又羡慕。
唾弃的是不劳而获占据社会资源,羡慕的是自己为什么不能躺着赚钱。
2016年,“房住不炒”口号出台后,这股浪潮开始转向,炒房客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背着高杠杆,借助信息优势投机的群体,开始分崩离析。
然而严打之下,真正的炒房机构还在暗地涌动,继续猖獗掠夺财富。
刚刚,一桩22亿市值的炒房案被媒体曝光,在这场大案中,ABC炒房模式彻底暴露在世人眼前。
1
真相
没让人失望,这桩炒房大案发生在中国炒房第一城深圳。
前几天的七普数据显示,深圳10年人口增长了713.6万,相当于一个中部大城市的人口量,非常夸张。
但深圳这个南海圈,当初邓老画得实在太小,隔壁东莞和惠州又寸土不让,住房市场只能处于长期供需矛盾中。
经济快、人口密、地方小,房子越来越稀缺,稀缺就会炒作。
从去年的经营贷到代持炒房,再到房地产证券化,一次次刷新人们对于深圳炒房的认知上限。
而这次,是数十亿资金的规模性炒房,非常猖獗。
故事是这样的:
一家深圳投资公司,用5000万保证金撬动了市值14.75亿的房产,然后哄抬房价到22亿,进行分拆销售,几个月时间,获利七八个亿。
深圳调控如此严厉的情况下,还能发生这种大案,真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值得挖掘:
1、这家公司为何能用5000万撬动22亿资产。
2、摇号政策下,为何这批房源能独自销售。
3、一家投资公司哪里来的权限,向公众售卖房屋。
带着这个疑问,我查了一些资料和数据,得到了真相。
2
布局
炒作的项目叫京基御景珑庭,名字倒是挺气派,但根子上却不怎么样,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的回迁房项目。
回迁盘这种人们都嫌弃的资产,在深圳市场上依旧是香饽饽。
项目开发商沙一公司,在2019年就把这个项目做出来了,因为是回迁房,价格低,所以住宅一出来,当天售罄。
但这个项目还有回迁住宅144套,回迁商务公寓83套以及回迁办公162套。除了正经的商品房住宅,后面这种物业类型,还是不受待见。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沙一决定把这部分房子打包卖掉,进行权益转让,这倒是合法的。
然后就是后面的主角登场了,暂且叫做B公司。
我查了一下,B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
别诧异,在深圳,只要有钱,即使是修鞋卖伞的公司都能搞房地产,但无利不起早,跨行做地产的,一定有猫腻。
经过25轮激烈搏战,4月16日,B公司以14.75亿的价款拿下了这些房源,当天给了5000万保证金。
4月28日,双方签署合同,B公司将在协议生效至15日内、6个月内、9个月内向沙一股份支付总价款30%、30%、40%的款项。
到现在为止,一切正常。
从29日开始,B公司的骚操作就开始了。
3
下棋
“紧急通知!沙井住宅单价6.5万/平!(深圳)西部最后不用摇号的住宅!”
几乎一夜之间,这句营销语开始在各大中介圈里蔓延,最后变成刷屏之势,这在深圳中介圈里,是很难遇到的盛大场景。
因为前海概念,这些年深圳西部房价火热,宝安中心区二手房房价达到10万每平米以上,隔壁的沙井房价也是水涨船高。
这个项目出现后,价格低、不用摇号等优势吸引力巨大,瞬间吸引众多买房人的目光。
中介为何刷屏卖房呢?
很简单,无利不起早。
这段时间,深圳因为二手房指导价,新房少且摇号,中介们过得非常惨,很多中介被迫转型做了外卖骑手,或者送了物流。
突然,这么好的板块一下子出了一个新盘,而且佣金特别高,卖一套赚20多万,能顶一年,可谓久旱逢甘霖,短时间内发酵成全城广告。
大家都知道拆迁房,产权不明晰,未来是否能下红本很难说,而且交易有限制,风险很大。
但兔子急了还咬人,很多中介把这个项目包装成神盘,打着正规商品房的旗号向外兜售。
可谓“坑一个算一个”。
在全城中介力推的基础上,效果显现,买房人纷纷涌入,随之,价格暴力拉升。
当初这些房子的备案价大概4万每平米左右,后来变相添加装修费2万多每平米,再后来干脆从6.5万/平米直接拉升到8万/平米起步。
短短1个月,14.75亿的成本,22亿左右的售价,凭空赚7-8个亿。
这买卖比黑市交易都赚钱。
不过有意思的,因为这个盘太过招摇,被一些网友发现是违规操作,联名举报了。
深圳一个中介朋友说,也可能后面的买房人感觉房价太高了,不公平,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举报再说。
后监管部门开始派人下来彻查,沙一公司以及各大中介平台紧急发文撇清关系,而B公司这场蓄谋已久的炒房行动,被彻底掐灭。
4
思考
B公司玩的,其实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首先用5000万保证金锁住房源,然后开始通过高佣金,借中介之手快速向外兜售产品,利用媒体风声制造神盘概念,暴力拉升房价,然后卖房支付后面的合同价款。
这一套也叫做ABC单,成本非常低,也就是一笔保证金的事儿,跟早期开发商从银行拿钱盖楼炒楼花一个路数。
然而即使现在炒房打击这么严格,每个城市依然保留这样的操作。
有的公司通过内部关系包一栋楼,有的则是包一个盘,然后捂盘升值,卖出获利。
市场火热的时候,这种套路几乎成为了开发商的基础操作。
不单如此,还有一些开发商专门把最好的房源偷偷留下来,通过其他公司打包签约,然后通过更名的方式,加价卖给购房者,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开限价等监管方法。
那么对于购房者来说,如何避坑呢?
首先谨记“天上不掉馅饼”原则,一切让人诱惑的产品,在掏钱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
比如这种拆迁房,买来办不下房产证,相当于砸在了手上,未来想换房都没办法。
其次,市场存在动态平衡,市场火爆就是卖方市场,卖家说了算,有时候茶水费都得缴;市场冷淡,房子打折都卖不出去,这些炒家求着人们买房。
你在买房的时候,最好选在楼市淡季,这样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不是跟着别人“买涨不买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