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亿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要变天!规范管理正式文件即将出台

2021-05-27 17:29:02

投资10元一小时赚500 http://gdfeihongzyg.com

2019年12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出台一年多,正式文件一直迟迟未落地,然而近期市场对正式文件出台的预期逐步升温。

实际上,2018年之前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很小。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机构将过渡期策略侧重到现金管理类理财上,这类产品规模迅速增加。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为7.3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例为29.34%。

7万亿规模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即将变天

根据《征求意见稿》现金管理类理财整改预留的过渡期最后期限为2020年底。但截止过渡期最后期限,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的正式文件却迟迟未落地。

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收官之年,市场传出近期现金管理类理财正式文件即将落地的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银行人士处证实了正式文件即将出台的消息,正式文件很有可能将于一个月内面世。

正式文件出台对现金管理类理财影响重大。按照《征求意见稿》,监管对于现金管理类理财的要求基本对标货币基金,在投资范围和投资限制、投资集中度、流动性和杠杆、久期管理、估值方法、认购赎回制度和投资者集中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投资管理方面,《征求意见稿》对现金管理类理财在投资范围和投资集中度要求有了明确要求。

一是规定产品投资范围。现金管理类产品应当投资于现金,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包括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等货币市场工具。不得投资于股票;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工具。

二是规定投资集中度要求。分别对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同一机构的金融工具、有固定期限银行存款、主体评级低于AAA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以及全部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同一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和债券等,提出了比例限制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加强了久期管理,限制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限不得超过240天。

如果正式文件出台,对于投资人而言,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产品收益率下跌。

一直以来,相比货币基金,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更有优势。“主要是之前现金管理类理财配了大量的非标和长期限的资产,不满足要求。”某国有行总行人士告诉记者。

过去,银行理财管理类理财增厚收益的方法主要是资产端拉长久期、投资非标、信用下沉等方式。如果正式文件出台,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过去增厚利润的手段将被遏制,银行所面临整改压力不小。

“投资范围和货基基本上一致了,和货基比收益没优势,竞争压力会很大。”华中某银行资管人士告诉记者。

如果正式文件出台,新规逐步实施将可能拉平货币基金与现金管理类理财的管理规则。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都认为,正式文件出台之后,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赎回。

国内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猛增成“香饽饽”,国外规模小更多用于调仓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快速赎回限制较少、流动性较高,成为近年来国内银行理财市场的“香饽饽”。然而在2018年之前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却很小。

2018年7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补充通知),允许“过渡期内,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首次提出现金管理类产品概念,要求进行严格监管,允许此类产品在一定条件下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当时,正值“资管新规”出台不久,处在净值化转型阵痛期的银行机构,仿佛是在黑夜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现金管理类理财迅速成为银行理财转型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现金管理类理财是符合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又契合银行在流动性管理、债券投资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同时,摊余成本计量使得产品收益更符合银行传统的客户投资偏好。

补充通知发布后,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增长迅速。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类产品规模为7.3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例为29.34%。

然而相比国内该产品规模迅速增加,国外现金管理类理财则不被投资人和机构所高度青睐。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增长迅速主要是市场参与者即投资人结构不同。国外储蓄利率低,居民以消费为主,如果投资人做投资,会把资金投到成熟的市场,比如公募基金、指数ETF等。但是国内有很多零售客户,他们把现金管理类产品对标储蓄类产品,流动性好,收益较储蓄高一点。而国外的机构开展现金管理类理财,主要是用作TAA(策略灵活配置)为主的一个工具。

“其实你看汇丰、渣打、花旗银行等外资银行官网,现金类产品并不多,更多的是债券、结构性票据,很少有国内这种现金类的理财产品。”贝莱德人士向记者介绍国外资管行业的情况,“贝莱德有现金类的产品,但正如我说的,(这类产品)主要是给机构或者高净值客户,平时用作调仓等等,主要是看重这类产品的流动性。”

据该人士透露,短期内,不论贝莱德的公募基金公司还是其与建信理财联合成立的理财子公司都没有把现金管理类理财作为重点业务开展的打算。“我们希望带给市场的能够是创新的,贝莱德独特的东西,未来以风险管理、量化策略等这些有特色的业务为主,现金管理类业务在公司内部所占比重非常低。”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国内现金管理类理财也只是过渡性产品,并非银行理财发展方向。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当天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强调:“我不认为银行理财转型主要依靠现金管理类。在整个理财产品转型中,现金管理产品是重要部分,但不能说银行只是依靠此类产品,也不鼓励银行依靠此类产品,这类产品只能是作为一揽子产品篮子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鲜明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整改会作为一部分与整个理财产品整改有机结合。”

某国有行投资人士告诉记者,银行本身是想借助现金管理类产品扩大市场规模的,但是这类产品占比较高是无法体现净值化转型的政策意图的,未来需要在不同类型产品之间保持均衡,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类型。

短期限、低评级的债券的配置需求降低

如果正式文件出台后,现金管理类理财调整资产配置,将会利空中长期限债券和低评级信用债,对短期限债券和高等级信用债配置需求上升。

一方面,目前现金管理类理财所配置的长期限债券将替换为短期限。根据《征求意见稿》,现金管理类产品在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和同业存单上只能投资1年以内(含1年)的品种,在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上只能投资397天以内的品种,因此现金管理类理财如果要整改,将会减持长期限的债券和同业存单,增加符合规定的短期限资产的配置。

另一方面,低评级信用债配置需求减少。《征求意见稿》指出,不能投资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低评级信用债的配置力量也将削弱。因此现金管理类理财可能会抛售低评级的信用债,增加高评级信用债的配置,进而使得信用利差拉大,低评级的企业融资也会受到压力。值得注意的是,低评级信用债配置的受限,会影响到AA+以下的银行同业存单和二级资本债等,对于中小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资本补充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明月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