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变保单,保险名声臭,银行有一半功劳!

2021-06-04 17:58:43

佛山侦探

  

  作者|猫妹

  来源|大猫好规划

  在老一辈眼里,银行向来是很靠谱的机构。

  然而我们却经常在新闻中看到银行“骗人”的事情。

  比较典型的就是存款变保险,因此也给保险招了不少黑。

  

  银行为什么会和保险扯上关系呢?

  

  首先,银行卖保险肯定是因为有利可图。

  银行的收入来源,一是存款、贷款之间的利息差,二是转账、年费等手续费,三就是中间业务。比如帮基金公司卖基金,帮贵金属公司卖黄金,还有一种就是帮保险公司卖保险。

  其实,银行卖保险由来已久(专业术语叫银保渠道),多以理财型的年金险为主,这类保险的佣金是很高的。

  有的银行还和保险公司是一家,比如同一个集团下,既有银行,又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那把自己家的保险放在自己家的银行卖也是理所当然。

  其次,银行卖保险也有这个条件。

  银行有丰富的网点渠道资源和客户资源,比保险获客简单多了。

  而年金险客观上又有储蓄的功能,和存钱差不多。

  所以客户去存钱,银行的业务员就会顺便告诉他,有一款收益更高的长期保本理财产品,其实可能是一份理财型保险。

  再加上大家也都很信任银行,很容易就成交了。

  另外就是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不承诺保本了,那么下有保底的年金险(非投连险)就成为了推销的重点。

  

  

  如果银行正儿八经地卖保险,其实也不为过,很多人确实有保险的需求,只要是买到自己需要的,还能不让人家恰点饭吗?

  但怕的是一些人本不是要买保险,却被银行套路买了保险。

  1、存款变保单

  这就是开头提到的情形,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因为老年人有存钱的习惯,又不太善于用线上的app,还是要去网点。

  但一去到网点,可能就被热情的业务员拉到VIP室介绍更高利息的理财方式了。

  他们可能会说,

  “我们行有一款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五点几,比国债、存款的利率都高不少。”

  “另外,我们还额外赠送您一份生命保障。”

  “您相信我们,我们是银行,不会骗您的。’’

  尽量模糊保险的概念,甚至绝口不提保险。

  老人很信任银行,又经不住业务员的软磨硬泡,可能就买了。

  拿回家一看才发现,是一份XX两全险(万能型)的保单,五点几的收益率只是预估的,保底只有一两个点,而且要很多年后才能取出来,中途退保的话就会损失本金。

  2、信用卡升级送保险

  大家可能接到过银行打来的电话,说给你升级信用卡权益,只要每个月交几百块钱,信用卡的免息期就可以延长。

  并且还免费送一份权益,最高60万。

  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发生意外双倍赔付、节假日发生意外双倍赔付、因为意外伤害而住院治疗报销医疗费等等。

  到期还能把钱返还给你,可能比你交的钱还要多一点。

  说得天花乱坠,但仔细一看,这不就是一份长期的返还型意外险吗?

  这类产品一直被大家吐槽,保障一般,保费还贵,十几年后返还了也贬值了。

  意外险很好续保,买那种一年期消费型的就可以,一年也只要小几百块钱。

  3、办贷款捆绑保险

  要说上面两种是销售误导,那办贷款捆绑保险就算得上强买强卖了。

  有时候去银行办房贷,业务员会告诉你,得先买一份保险,不然利率会很高。

  你想要低利率,迫于压力先把保险买了,第二年不交保费了。

  这时候就会有人打电话来告诉你,不交的话,贷款利息会上涨。

  大家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偏偏办贷款还遇上这种猫腻。

  

  

  对于银行卖保险,我们理性看待即可,人家也是有正经销售保险的资质的,不能不让人家卖。

  无论是通过代理人、线上,还是银行买保险,都只不过是一个渠道而已。

  如果银行推销的保险我们恰好也需要,那买了也无妨。

  但面对一些套路,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去办理不确定的业务,最好能录音

  万一真被误导买了保险,就有有利的证据找银行问责。

  而且,原保监会2016年也出台过规定,要求银行销售保险时,必须录音录像,保留可以回溯的证据。

  ●办理业务的时候,要确认好再签字

  别傻呵呵的,人家拿来一堆资料让签字,看也不看就签了。

  存款、理财、保险,想识别还是很容易的,合同标题就写清楚了。

  里面的权益和义务最好也看一下。

  有不清楚的,一定要确认好再签字。

  ●听到高收益的产品,一定要落实到合同上

  别对方说保本保息,收益率五点几就信了。

  合同上有没有写很重要。

  ●家里的老人尽量不要单独去银行存钱

  老人家耳根子软,如果又手握大量现金的话,就很容易被“盯上”。

  小辈儿平时多关心关心老人,咱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可以和他们多分享一些这些套路,让他们多加小心。

  必要的时候可以陪他们去银行办业务。

  ●如果真被套路了,也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先向银行问责,试图追回自己的损失。

  银行推卸责任,那就打12378找银保监会投诉,这个电话可能有点难拨通,但多拨几次还是能拨通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到现场举报,一旦银保监会介入,银行解决问题就很快了。

  最后还有法律武器,像办贷款捆绑保险,就已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而且,银保监会也发过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

  这种情况,一告一个准。

  很多人被“骗”了,会说保险都是骗人的。

  但保险怎么保障的,白纸黑字写在了保单上,怎么会骗人呢?

  银行去模糊它,甚至不说它是保险,才应该负主要责任。

  很多纠纷,更多的是人祸,而非天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明月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