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5178点6周年 竟有百只基金收益翻倍!顶流基金产品暴赚300% 机构透露下半年最强主线

2021-06-13 19:43:01

学堂在线 https://m.touzitop.com/guide/guide-count

  不知不觉,距离A股5178点已经6周年了,令人想不到的是,指数下跌30%,却仍有上百只基金创下了收益翻倍的业绩,顶流基金经理如张清华、张坤、曲扬、刘彦春和萧楠的主动偏股产品,收益超过了200%,易方达新收益A收益排名第一,近六年回报达315.42%。

  这六年来,多少人感叹,炒股不如买基金,你没赚到钱,可能是没上对车。

  2015年6月12日,沪指盘中创下上一轮牛市的顶点5178点。

  六年过去了,沪指依旧徘徊在3600点附近,较六年前的高位已经跌去30%左右,5178点也成为了可望不可及的高峰。

  但是,六年期间,一些主动型偏股基金展示出超额收益能力,据21金融圈记者统计,2015年6月12日以来,偏股基金大幅跑赢市场,整体已较六年前上升超四成。

  其中,取得正收益的基金有835只,占2015年6月12日前的主动基金总数的八成,累计净值增长翻倍的主动权益基金也超过百只,从基金公司来看,工银瑞信翻倍基最多有8只,华安、南方、长城各有5只,东证资管、前海开源和易方达各有四只。

  偏股基金涨幅超四成

  六年时间里,机构投资者逐渐崛起,倡导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基金业持续快速增长,并在2021年的开端,管理规模突破20万亿元。

  在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下,基民队伍近六年迅速扩张。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从2014年底1.27亿户,增长至2019年底的7.93亿户,年均增加1.33亿户,年均增长39.3%。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具备投资门槛较低、产品线全面、监管严格、信息透明等优势,这些特征使得公募基金逐渐成为全民理财产品,让大众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

  在突飞猛进的规模背后,是公募基金明显的赚钱效应。

  从偏股型基金整体来看,6年间上证指数下跌29.5%,深成指下跌16.7%,而同期的股票型基金指数上涨48%,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44.2%。

  近百只基金收益翻倍

  数据显示,成立于2015年6月12日前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1039只,其中,截至2021年6月10日,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100%(含)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超过百只,取得正收益的基金有835只,超越同期大盘表现的有1015只,占比97.7%。

  一季度基民亏钱的真正原因找到了!频繁买卖,追涨杀跌的基民较基金净值涨幅少赚 40%。基金投资更像是一场持久战,如果跑不了全马,跑个半马也是不错的选择。#基金#张坤#韭菜#理财#支付宝

  视频号

  值得一提的是,有11只主动偏股基金收益超过200%,管理这些基金的有张清华、张坤、曲扬、刘彦春和萧楠等,基本都是来自头部基金公司的顶流基金经理。

  其中,易方达新收益A收益排名第一,近六年回报达315.42%。

  公开资料显示,易方达新收益A成立于2015年04月14日,成立以来收益达到333.70%,截止一季度末,该基金股票持仓占比93.79%,债券占5.23%。

  其中最亮眼的是2016和2018年市场走势不理想的时候,该基金大幅跑赢沪深300和同类产品。

  翻倍基金经理后市观点

  成立于2015年的长城环保主题基金在6年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累计净值增长率达到153%,对于后市,基金经理廖瀚博对21金融圈记者表示,经历前两年的上涨,今年权益市场预期回报率没有前两年可观,今年整体是流动性边际趋紧的环境,市场估值扩张的空间比较小。

  另外,今年更多的机会集中在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之前预期比较低的品种上,在这样的环境下,不管是单纯讲消费还是单纯讲周期、成长,意义并不是特别大,因为每个板块的持续性都不会特别强。

  他认为,在流动性受限、个股整体估值偏高的市场环境,基本面超预期是驱动股价上涨的最有效因子。

  选择具备超预期潜力的优质个股,是当前产品运作布局的核心思路,一方面是顺势布局强势板块中的高增长品种(如白酒、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是逆势低预期板块中的优质公司(如通信)。

  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和景顺长城鼎益在这6年期间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95%和185%。

  此前,他发表市场观点指出,预期未来市场仍会有较大波动,今年需要降低回报预期,耐心寻找投资机会。

  刘彦春认为,从长期来看,股价必将回归企业的基本价值,权益基金长期持有的收益体验可能更佳。

  在“基金净值反弹后要不要卖掉”这一问题上,刘彦春还表示,低买高卖的诉求本身并没错,但普通投资者难以做到准确择时。如果认可基金经理投资思路,也看好股市后续表现,长期持有还是更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方式,建议关注基金中长期业绩,以及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稳定性。

  34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100%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率为39.82%。

  34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100%,农银新能源主题以150.35%的收益率位列第一。

  此外,华夏能源革新、农银工业4.0、信诚新兴产业等基金近一年收益也超过120%。梳理近一年收益居前的基金持仓可以发现,其组合主要聚焦在新能源产业链。

  不过,仍有20多只基金近一年收益为负,其中,东方周期优选近一年亏损了30.41%。这意味着基金之间的收益率首尾相差高达180多个百分点。

  机构投资新风向:为什么涨?

  未来的核心资产是什么?

  5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赚钱效应显著,科创板是这一轮大涨的“领头羊”,不少资金抄底科创板。

  在最近一轮(5月11日-6月9日)大涨中,科创50涨幅高达13.78%,大幅跑赢其他板块。与之相对,沪指、深成指、创指同期涨幅分别为4.77%、5.75%、9.79%。

  在科创板中,近一个月(5月11日至6月9日)涨幅超过20%的个股达86只,占科创板总数的30%。涨幅最高的容百科技涨70.67%,龙软科技涨70.34%。

  从近20个交易日的交易情况来看,主力资金流入最多的个股依次是石头科技、中芯国际、康希诺-U、华熙生物、和辉光电-U、奥精医疗、容百科技、诺泰生物、华润微、中微公司等,此外,热景生物、金山办公、沪硅产业-U的流入额也在50亿元以上。

  该如何看待科创板这一轮大涨行情?当下机构如何布局科创板?为什么涨?

  对于这一轮科创板的大涨,基金业内人士大多认为,主要原因是科创板的超跌反弹,以及科创板个股的成长性吸引了一批资金进入科创板抄底。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科创板5月以来出现了比较好的表现,主要原因,一是前期调整比较充分,一些抄底资金逢低入场;二是科创板整体的成长性较好,吸引了一部分偏好成长股的资金的关注。”

  上德谷投资董事长赵立松认为,“科创板这一波大涨行情跟板块之前充分调整有关,因为前期消费类的和周期类的个股表现非常好,受到资金的追捧,而一些科技类的个股调整相对比较大,这也使得这一板块的风险得到释放,估值相对比较低,对于资金有一定吸引力。”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也指出,科创板由于年初较大幅度的调整,随着最近流动性再次相对宽松缓和,其中的一些超跌标的初步具备了超跌反弹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最近这一轮大涨。

  圆融投资股票部高级研究员潘辛毅认为,科创板由于有一定投资门槛限制,流动性相对差一些,且多为科技属性较强的公司,在春节前的核心资产上涨行情中成交量持续萎缩,很多公司估值回归合理甚至偏低水平。随着春节后的调整,部分资金流出核心资产,在比价效应下科创板的一些好公司持续受到关注,走出了一波行情。

  此外,流动性宽松下,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新的资金也在加仓科创板。

  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董海博分析,5月以来科创板的行情主要原因是流动性边际宽松,这主要是由于百周年临近,政策面保持稳定。而海外延续宽松货币政策,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外资加速流入国内,使得国内流动性更加充裕。

  此外,5月中旬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回落,市场对于央行收紧流动性应对通胀的预期有一定降温,也是促进流动性环境保持宽裕的因素之一。

  “从短期来看,整体市场已经逐步走出了之前抱团股大跌的影响,而这一轮反弹中科创板表现最强。”淳石集团合伙人杨如意说。

  杨如意表示,短期从市场情绪来看,市场风险偏好上升,适合成长风格的股票,因此小盘股和科创板在此轮行情中受益最大。

  杨如意指出,MSCI在5月27号纳入了5只科创板的股票,对市场和未来科创板的增量资金都有刺激作用。

  关注未来核心资产

  科创板上市两年,投资价值逐渐为市场所认可,科创板的投资者已不在少数。

  “我们的网下打新策略从科创板上市至今,一直都有参与投资科创板,目前很多产品里面也持有一部分科创板标的。”林佳义说。

  但是也有多位基金经理向21金融圈记者表示,科创板上市交易这两年,个股的估值一直很高,所以他们没有参与科创板投资。

  “我们基本上还没投资科创的股票。我们认为其科创板整体上估值泡沫还是很大。待其整体回到合理价位,泡沫不是太大时,我们才会考虑投资科创板股票。”一位基金经理说。

  而对于科创板的布局,机构的取向有所不同。

  部分机构人士认为,当下科创板投资需更谨慎,不建议短期追高,应着眼于中长期布局。

  投资,我们依旧是通过严格的自下而上的基本面研究进行投资,挖掘其中高性价比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林佳义进一步表示,这一轮行业一开始有一些板块出现普涨,诸如生物医药,但后续肯定会出现进一步结构性的分化,对于未来业绩增长预期更好,估值更合理的标的,行情会走得更持久。

  但林佳义认为,近期部分个股的大涨未来可能存在调整可能,而未来若信贷紧缩预期不变,这将导致大部分股票,包括科技股会受损,尤其是涨过头的个股,需要谨慎回避。当下,林佳义反而更看好低估值和顺周期个股。

  林佳义指出,由于科创板新股IPO定价都较高,投资人需要重视估值测算,耐心等待优秀企业估值跌入合理估值,乃至于严重低估时再进行配置。

  泉泓私募基金总经理李科杰也表示:“目前巿场还是一种‘板块轮动’的态势,近期‘轮到’科创板了,下一期可能就不是科创板了。目前科创板估值泡沫还是很大。不过,科创板毕竟是新经济的代表,未来机会也很大。”

  杨如意则认为,短期市场风险偏好上升,科创板受益。从中长期估值角度来看,科创板行业中的医药和TMT板块,受益于行业业绩整体较为高速增长,当前整体估值经过之前的调整和2019年、2020年相比,今年整体估值在较低水平。而科创板的主导产业5G、半导体、电动车,以及生物医疗都有较好的前景。

  “操作上由于短期涨幅过快,不排除一部分获利盘会止盈引起板块下跌,不建议追高,但中长期看好科创板中的核心企业,可以在板块出现调整时,逢低入场。”杨如意说。

  董海博表示,接下来,由于美联储可能比预期更快收紧流动性,国内流动性的波动也相应加大,财报真空期,也难有业绩层面的刺激,叠加科创板本身估值较高,预计科创板的上行趋势恐难以持续,大概率转为震荡。如果科创板发生较大调整,则有布局机会。

  董海博建议投资者无需过度悲观,也不要过度乐观,当前需注重性价比,以精选个股为主,待百周年过后观察市场环境变化,再进行风格上的倾斜与调整。

  而杨德龙表示,对于科创板,要根据个人的风险收益偏好来进行配置,如果是喜欢成长股,又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可以配置;但对于保守的投资者就要谨慎,科创板的预期回报率较高,风险也较大。

  “当然科创板要建成‘中国版纳斯达克’,不排除会有个别的公司成长为行业龙头,成长为大公司,但概率不大,要客观的来看待科创板的投资机会。”杨德龙说。

  一部分机构人士则对当下的科创板持乐观态度。

  建泓时代投资总监赵媛媛指出,成长股在名义利率走低的市场环境中更容易取得超额收益。根据预测模型和债券期货的时间利差,名义利率在今年下半年都会持续下滑。另外,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预期导致的外资流出也会提升成长股对消费蓝筹的相对收益。

  “整个下半年都建议投资者关注科创板及成长股,尤其和汽车智能化、鸿蒙生态、半导体材料、元宇宙等相关的TMT行业。”赵媛媛说。

  对于科创板,基金人士大多建议投资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一致的行业。

  圆融投资股票部高级研究员潘辛毅表示,后续科创板投资机会应会继续集中在景气度向上的优质公司上,比如提供科研基础服务有“卖水人”性质的公司、新型业务占比较多的网络安全公司以及部分细分领域优质医疗器械公司等。由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多为强研发、偏科技属性的公司,研究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如果看好科创板行情,通过科创50ETF参与科创板投资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赵立松建议投资科创板个股时,应该重点关注对于跟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一致的行业,比如芯片、新能源汽车,以及一些国外对中国进行限制的行业中的科技类个股。

(文章来源:21金融圈)

文章来源:21金融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明月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