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晚会真的是声控福利,谁懂?

2021-12-13 14:56:02

安徽亲子鉴定中心

说实话,桃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看过一场晚会了。

看晚会,意味着不是过年就是过节了,俨然成为“合家欢”的代名词。

所以只要一家老小能聚在一起,似乎已经没有人在乎舞台上表演的是什么了。

在这种氛围下,一切热闹与感动好像都变成了背景音。

那如果真的能有一场可看又可听的晚会呢?

喜马拉雅,一个把声音发挥到极致的平台,也要开始做晚会了。

初听到这事谁第一反应不是迷糊?

怎么?霸占了我的摸鱼、家务、通勤、陪勤时间还不够?还要进一步走入我的生活?

当然不够,喜马拉雅为了更全面地霸占你的心,做了一场剧情式的晚会。

这场晚会整体以《山海经》为构想的关键元素,以四位神兽作为篇章的载体,谱写了一个关于寻找声音的故事,致力于让声音变得可观。

而为了让整个故事的走向更趋于流畅,他们摈弃了传统晚会的主持人串场形式,在不打断剧情构思的情况下,让晚会自然而然地随着概念进行下去。

所以,整场晚会就像是一场虽然神秘而又可以触及到的梦境。

比如晚会的玄武篇,主要凸显的是传承的意义。所以能看到几个节目采取的是倒叙的方式,大家可以跟随着时间的长河逆流而上,追本溯源。

第一个节目叫《红楼一梦》,主角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舞台先是把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舞台设计成了冷暖两个色调,以宝玉大婚的喜庆红色和黛玉潇湘馆的清冷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宝黛二人有缘无分的悲凉感。

而镜头一转,随着一段念白,宝黛相见,共读西厢,落花翩翩。

进而又转到了宝黛初见的那刻,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点题了“人生若只如初见”。

整个节目的舞台设计和《红楼梦》的剧情相结合,又加上了现代舞的元素,看起来既如梦如幻,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

在此之后,故事又从刘宪华的钢琴声中缓缓展开,逐渐过渡到了陈军的二胡声。而转眼间,刘宪华又拿起了小提琴与陈军的二胡进行了对话。

从《Csárdás》《刀剑如梦》到《ThemefromMission:Impossible》,中外弦乐的声音在此时交相辉映,虽然是声音的博弈,但是没有敌意,只有切磋与碰撞。低音的时候可以是同样的如泣如诉,而高音的时候又是同样的慷慨激昂。

而在《合之声》中,方浩然的口技与张译的BeatBox对阵的这一刻,你又能发现,虽然世界是不同的,艺术的起源地是不同的,甚至语言的含义也是不同的,但是对于声音的认知都是相同的。

而人类的想象与对于未来的最终认知,都由《三体》广播剧最终季的主题曲《歌者》进行了表达。

作为《三体》的死忠粉,可以从各种影视化甚至是舞台剧化的形式中看到对于三体概念的阐述,但是,当人类的使命、责任、爱统统化为一首歌的时候,还是能惊叹于声音这种形式不同于常物的动人之处。

谭维维的声音辽阔悠长,像是可以在旷原上无边无际地蔓延扩展。而和交响乐团的配合,更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她声音的优势。

而除了对于声音本身可能性的挖掘,情景剧和歌舞秀也是对声音多元化最好的呈现方式。

先从家庭入手,分别阐述了孩子、母亲、都市白领等需要的都是什么。是一个甜美的梦和陪伴,还是做自己的决心,抑或是一个不被定义的表达?

又讲到了兄弟情谊和爱人之间的爱情,通过《儿时》这首歌又将思绪拉回童年。

可以说,这场晚会是喜马拉雅在年关将至之时给予观众最好的一场声音之旅。

是抚慰因为疫情,因为口罩而觉得与真实的生活脱节的大部分人的最好的方式。因为如此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到这些来自世界各地,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的最好最真挚的声音。

虽然表现的是传统概念,晚会还是尽可能地在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品味。

在舞台的表现上,大量使用了新潮的元素,例如有声漫画、赛博朋克、电音、TTS等,让你在体味经典的同时也能不觉得老套无聊。

比如当剧情漫画《声命回忆录》里单田芳的原音重现的时候,谁不感叹一声“爷青回”。

节目将单田芳的声音进行了剪辑重组,现代感十足的流行语用单田芳老师的声音说出来,竟然有一种时空大门打开的感觉。

而当唐国强老师厚重而悠远的声音通过《“戏”说三国》展现的时候,一下子就把人的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的三国时期。

京剧《空城计》进行了混音,本就铿锵有力的老生变得更有节奏感。而京剧本来简单的布景,被加上了赛博朋克的特效,这边诸葛亮和司马懿唇枪舌战,城楼外又闪烁着霓虹光彩,生动但不突兀。

晚会中最惊喜的莫过于上译厂泰山北斗级别的老艺术家们的献声,可谓是声控狂喜。

刘风老师朗诵的《少年中国说》厚重有磁性的声音一下子把各位带入了译制片的世界;朱永兴老师情至深时,竟然有一丝泪从内眼角滑落。

还有曹雷老师,都81岁了依旧宝刀未老,《上邪》一段字字有力,而念起卞之琳的《断章》又是道不尽的柔情岁月,但只有沉淀没有沧桑。

这些重量级别的声音大咖是整个晚会的灵魂和精髓,是厚重不可轻视的中华底蕴。

但其中,桃最喜欢的节目还是《宋朝那些事儿》。

虽然听着名字应该是一个贼拉正经的节目,本来都已经做好打瞌睡的准备,但是一声跳跳糖直接给桃震精神了。

虽然讲的是宋朝的事,但是却是以大老师活力四射的歌串起来的,比如第一段表现的是大宋的繁华与风貌,所以是载歌载舞的《我是一颗跳跳糖》。

而后面又转到了《水浒传》,提到了梁山108位好汉,于是紧接着的便是《热血燃》这首歌。

“绝不甘平凡,热血狂澜”,当看到穿着古装的历史人物跟着电音一起dropthebeat的时候,其实有种奇特的爽感,不会觉得违和。

虽然晚会整体看起来可能成本不高,有些地方稍显简陋,特效也做得没有几毛钱的样子,但绝对是喜马拉雅的诚意之作。

因为一个想要留住声音,去发展声音多元性的晚会的意义绝对不只是好看,更要是好听以及值得去听。

喜马拉雅让声音变成故事被记述,让故事变成声音被表达,为什么要费劲去做一场剧情式晚会的心思于是变得格外明了。

在一个浮躁的时代,十分需要这样对着声音有着执念的平台去做这样一场阐述声音价值的晚会。

毕竟声音是不会骗人的,只要你愿意用耳聆听,就一定能有所感触。

设计/视觉:大老师

来喜马拉雅看晚会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明月网版权所有